空氣質素長期健康風險
環境保護署參考了香港科研團隊所開發的方法,以長期健康風險為本方式評估香港的空氣質素,以更有效地反映空氣質素對市民的影響。AQHI提供有關空氣污染的短期健康風險信息,而「空氣質素長期健康風險」則提供有關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物的風險的資訊。近年來,香港空氣質素在污染物濃度和相關健康風險方面皆有顯著改善。
註:WHO IT-1, IT-2, IT-3, IT-4 及AQG線分別代表2021年最新版《世衞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》
的階段性中期目標及最終指標的對應健康風險水平。
空氣質素長期健康風險是根據臭氧(O3)高峰季節濃度、二氧化氮(NO2)年均濃度和懸浮粒子(PM10或PM2.5,以健康風險較高者為準)年均濃度造成健康風險增幅(%AR)的總和而轉化得出。
計算公式如下:
健康風險增幅(%AR) = %AR(NO2) + %AR(O3) + %AR(PM)%AR(PM) = %AR(PM10) 或 %AR(PM2.5), 以風險較高者為準
%AR(NO2) = [exp(β(NO2) × C(NO2)) – 1] × 100%
%AR(O3) = [exp(β(O3) × C(O3)) – 1] × 100%
%AR(PM10) = [exp(β(PM10) × C(PM10)) – 1] × 100%
%AR(PM2.5) = [exp(β(PM2.5) × C(PM2.5)) – 1] × 100%
公式中 -
%AR(NO2), %AR(O3), %AR(PM), %AR(PM10) 及 %AR(PM2.5) 分別是二氧化氮、臭氧、懸浮粒子、可吸入懸浮粒子和微細懸浮粒子的個別健康風險增幅;C(NO2), C(PM10) 及 C(PM2.5) 是各污染物的年均濃度(以微克/立方米計);
C(O3) 是臭氧的高峰季節濃度(以微克/立方米計)* ;及
β(NO2), β(O3), β(PM10) 及 β(PM2.5) 是各污染物的長期健康風險系數(即學術上的回歸系數)。
β(NO2) = 0.0019802627
β(O3) = 0.0009950331
β(PM10) = 0.0039220713
β(PM2.5) = 0.0076961041
*註:在世界衞生組織2021年發布的《世衞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》中,臭氧高峰季節濃度界定為「以錄得最大六個月滑動平均臭氧濃度的連續六個月計,每日最大八小時平均臭氧濃度的平均值」